所在位置:首页>审议意见>内容详情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报告的意见

来源:监督协调处  编发:监督协调处   发布日期:2021-02-22  
【字号: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报告的意见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天培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纲要草案编制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框架和主要内容合理,描绘了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宏伟蓝图。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进一步做好纲要草案编制工作提出了如下意见:

一要突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一是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规划和启动安徽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方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二是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对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四是制定实施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 深入推进江淮英才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建设“人才飞地”,广泛聚集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五是加快破除简单依靠论文评价人才等不合理的管理规定和制度,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潜心研究,使能干的有机会一显身手,使更多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二要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一是以“铜墙铁壁”为重点,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引导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科学制定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三是以“融会观通”为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四是以“大智移云”为引导,制定发展规划和综合政策,推动数字产业抢滩布局,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一圈五区”建设。一是突出五个“区块链接”的战略牵引,坚持创新共建、协同共进、绿色共保、开放共赢、民生共享,携手推动“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深做实“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提质升级各类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水平,加快各市城区与沪苏浙有关市城区对口合作进度,加大各市与沪苏浙相关城市结对共建力度,努力在区域互动中拉长长板,在加快发展中补齐短板,做好扬皖所长和补皖之短两篇文章。二是优化升级“一圈五区”发展布局。高站位增强合肥核心城市能级,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领域一体化,加快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高起点谋划新发展阶段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战略,做好与自贸区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高质量建设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化升级。高标准落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实施方案,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高强度加大对皖北地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水平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全域旅游先行区和世界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四要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一是用好安徽自贸试验区这块开放招牌,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安徽特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探索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新机制,发挥自贸区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制定安徽自贸试验区条例,持续推进“四送一服”行动,提升“四最”营商环境,推动主要依靠资源和政策招商向依靠市场需求和要素集聚招商转变。三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华侨的重要作用,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加快全球布局和跨境发展,巩固扩大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四是把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激发新发展阶段改革活力有机结合,推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为创业创新松绑减负降门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五要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一是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继续加大财政优先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安徽样板。二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加快各地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兴县强村”典型,高质量打造一批“三产融合”标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四是尽最大努力保留乡村传统建筑、乡村风貌、乡土风情等特色文化,纠偏乡村建设存在的简单环境整治和千村一面现状,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五是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一线,提高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待遇,着力增强农村人才吸引力,为农民富裕富足打基础。

六要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将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机制,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二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高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全面普及优质多样高中阶段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快建设高水平高等教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三是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目标,建立健全重大公共政策健康评价制度,推动“关口”前移,实现预防与治疗并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改进重要应急物资生产、配送体系,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储备基金,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四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五是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七要扎实做好纲要审查批准和实施工作。一是加强上下对接、左右协同、远近衔接,动态跟踪国家规划指标体系,做好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标衔接,进一步科学论证目标指标体系,谋深谋实重大政策举措和工程项目,做好提请省人代会审查批准工作。二是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纲要有效实施的监督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工作,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落实情况,提高规划纲要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三是加强对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市县规划制定的指导,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确保中央及省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您是本站第14594560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