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媒体聚焦>内容详情

安徽日报整版聚焦省人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

来源:宣传处  编发:宣传处   发布日期:2022-07-28  
【字号:

《安徽日报》(2022年07月28日 第08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正在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聚焦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立法、监督职能作用,通过审议与粮食安全有关的法规、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等,强化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助力全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重要回信精神,确保党中央及省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切实为守好“江淮粮仓”贡献人大力量。


加快立法进程 完善法治保障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是提升粮食安全治理效能的有效举措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多部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法规。


此前,一些地方出现割青毁粮、铲苗毁田等现象,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本次会议审议了《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若干规定(草案)》,草案聚焦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主题,合理确定适用范围、科学界定违法行为、统筹落实保障措施,为建立健全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责任体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本次常委会会议二审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办法(草案)》,有多个条款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规定。如草案第八条提出,省人民政府应当承担保障本省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本土传统种质资源保护;第十二、十三条分别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智慧农业建设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修订草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进行规范,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施农业建设项目及获得财政、科技、人才、金融服务和用地、用电等方面扶持的内容进行细化,将进一步助推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切实挑起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梁。


土壤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本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办法(草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预防作出具体规定,如控制农业、兽药、化肥等使用量,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等。草案还以专节的形式对农用地土壤的风险管控和修复作出规定。


强化监督问效 把脉粮食安全


据统计,我省粮食产量常年居全国第4位,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粮食200亿斤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江淮粮仓”是如何打造的?7月26日下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省粮安办主任侯锋平受省政府委托,向大会作了关于全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流通设施建设、提升粮食收储能力等8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我省推进粮食安全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农业提质扩量增效,我省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报告指出,我省积极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具体行动。选任科技特派员10986名,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首次突破900公斤。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具体行动。小麦、水稻和玉米均已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超6900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7月27日上午举行的联组会议,专门就全省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8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2名省人大代表,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等问题,向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9个部门轮番发问。


为确保专题询问问出质量、问出实效,省人大常委会此前从全省范围内选择了9个有代表性的市开展实地调研和委托调研,力求深入了解我省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形成了有关调研报告,并提炼专题询问问题提纲。近2个小时的询问,使各个部门切实听到广大基层群众的心声,找准了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短板,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推动形成了共同抓好粮食安全工作的社会氛围。


发挥代表作用 凝聚工作合力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勉励他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徐淙祥不仅是种粮能手,还是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我省人大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励人大代表围绕粮食安全更好履职尽责,省人大常委会专门邀请徐淙祥、甘启斌等农业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本次常委会会议,并参加代表座谈会,共商保护粮食安全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关怀和厚爱,更是鼓励和鞭策。”徐淙祥表示,会牢记总书记嘱托,发挥人大代表和种粮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托管、代管、结对、合作等方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在今年开展的“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我省各级人大代表将粮食安全作为关注重点,提出许多宝贵建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关键是保护好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省人大代表施立波就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进行了认真调研,他建议,应建立耕地质量负责制,对完成高标准农田基础建设后的耕地,重点聚焦提升耕地质量,根据土壤质量等级设定改良周期、制定初始目标和考核目标。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围绕土壤生态修复,资源高效利用等进行重点科技攻关,用科技赋能耕地质量提升,助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粮食安全认真履职尽责,为推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7月27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粮食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10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向省政府有关部门轮番发问,为抓好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谋良方、议良策。


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如何确保对全国粮食贡献只增不减?”汪莹纯委员开门见山。


“我们会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志应询时表示,将从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水平、调整增加地方粮食储备、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面加强粮食监管能力等五个方面发力,全力以赴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省是产种、用种、供种大省,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约占全国库存量的11%。“请问我省如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更好更快推动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徐义流委员如是发问。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就我省种业发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将按照“保、育、繁、推、管”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突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育种科技创新攻关力度,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优扶强种业企业,抓好种业市场净化,积极推进种业振兴,为粮食安全夯实种业根基。


我省已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到2030年建成6750万亩、改造提升1718万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程中才委员就此提问:“将怎样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分阶段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分别就有关问题作出答复。其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保障方面,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表示,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计划用3年时间,将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从当前2250元逐步提升至3000元。


粮食安全,不仅要数量真实,还要质量安全,吃得放心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加强粮食加工品质量安全监管,真正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省人大代表秦宗平抛出问题。


“目前,我省粮食加工品质量安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稳定向好,今年上半年粮食加工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9.75%。”省市场监管局局长韩永生应询时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监督检查,加强抽检监测,加大整治力度,严把粮食及加工品质量安全关。


问答双方在热烈的气氛中坦诚交流。现场委员、代表认为专题询问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问得深,答得实,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与实效,必将为“中国碗”装上更多“安徽粮”发挥有力的法治保障作用。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期间,列席会议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精神。高斌 摄


全国人大代表、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淙祥:

牢记嘱托 当好种粮带头人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去年秋种,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今年的小麦单产、总产、品质大幅度提高。其中的阜航麦1号平均亩产811.29公斤,皖垦麦22平均亩产818.52公斤,获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6月1日,我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小麦取得空前丰产丰收的情况。6月27日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我激动万分。


总书记日理万机,还记得我这个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领袖情怀,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全国种粮大户特别是我们安徽全体人民的巨大鼓舞。


多年来,合作社与省及阜阳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牵头成立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建立现代种业基地,每年都承担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全省乃至黄淮地区推广。


除了引进高产品种,合作社还加快推进对种子关键技术的攻关,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丰8号”“太丰3号”小麦新品种,充分发挥科技在稳粮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粮食增产由靠农资消耗向科技支撑的转型升级。在机械化方面,合作社成立了农机专业服务队,现有自走式喷灌机、大型收割机、土地深耕机、打捆机等10台(套)农机,还成立了植保队,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生产。


目前,合作社拥有耕地1230亩,入股社员403户816人,固定资产600余万元。今后,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带动更多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同时,也会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为推动“两强一增”行动、助力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人大代表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

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回信,勉励我省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也是对广大农业工作者的重要指示。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科技领域的人大代表,用科技力量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然而,我省粮食科技支撑能力还不足,亟需全面谋划“藏粮于技”的新方向、新路径,把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到粮食种管收全过程。


首先要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聚焦“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更要保质量”多重目标,着力解决制约节本、增效、安全、提质和循环发展等实际生产问题,推进“硬技、软技、普技”协同发力,加快实现农业科技应用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其次是不断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投入,提升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粮食安全科技优先发展投入机制,优先落实人才、平台和基地建设,探索以合作开发、政企合作等形式,与科研机构、院校、企业共同参与农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推动实现“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转变。


最后要稳步提升科技赋能潜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信息化与农业装备、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管理系统融合应用,加速构建商业化生物育种体系,突破解决粮食育种、种植、加工、运输、储藏等重点环节的“卡脖子”问题。


省人大代表、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启斌:

技术赋能全过程节粮减损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户回信,给了我们种粮人莫大的鼓励。正如总书记所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年,党中央和省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让农民种粮既能丰收,又能增收,激发了我们种粮人扎根农田、做强农业的信心。


近年来,我们公司已经和11.36万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签订长期生产订单,累计收购原粮300多万吨,带动了望江县及周边等10多个县(市)农民实现增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依托,从基地、烘干、仓储、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五个方面,实现节粮减损增效,保障粮食安全。


目前,公司的种植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割,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在烘干环节,新增了智能低温循环烘干设施设备,每年能节粮减损6260吨。我们采用标准化的高大平房仓储存原粮,并加装无线粮情检测系统,随时观察粮情,可以有效减少虫鼠害、黄米、霉烂等损失。在加工环节,全通道磁选、多机轻碾等技术的运用,能够降低碾米精度,实现适度加工,产品出品率和整精米率分别能提高0.4%和0.2%。此外,我们以碎米为原料,开发出稀饭米、米粉、年糕专用米、米线,每年可实现碎米副产品综合利用近1000吨。通过全过程节粮惜粮,每年节粮减损可达8998吨。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稻米全产业链做文章,实施更多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持续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安徽日报》2022年7月28日

作者:范孝东

您是本站第14991955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