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淮北>内容详情

淮北: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来源:信息处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2-08-15  
【字号:

 

近年来,淮北市各镇、街道人大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实践,努力把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涌现了一批创新亮点、先进典型,真实演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百年茶馆聚民意   饮茶议事解民忧

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上,每日天刚亮,大大小小的茶馆里便已人声鼎沸。600多年来,临涣人饮茶的习俗代代沿袭,“饮茶议事”成为小镇居民的传统,也促成了“人大代表谈心室”在茶馆里诞生。      

2017年,临涣镇人大主席团在传承数百年茶文化的茶馆,同时也是群众协商议事最集中的地方,挂牌成立“人大代表谈心室”,为群众交心谈心、提出建议、化解矛盾提供场所。每月的人大代表接待日,县、镇人大代表都会在这里接待选民群众。  

“在茶馆里有啥话想说就说,也敢说。”年逾古稀的张云孝“泡”在茶馆里10多年,只要有空,人大代表接待日他就不会缺席。他说,自己提出的建议,很快就会有回应,这让他觉得说话“管用”。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还要丰富参与渠道,让人民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让民主得到最有效的表达。“茶馆接待日的做法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临涣镇原人大主席何维军说。在“饮茶议事”中,修路筑渠、路灯维修等诸多百姓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      

以茶为媒、化解民忧。临涣镇利用茶馆这一有效载体,大胆探索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实践。镇上20多家茶馆都设有调解室、政协“茶馆协商议事点”、法院“和谐茶室”等,义务调解员发展到50多人,“闻风到”“姊妹花”等民间调解团队陆续组建,一批乡贤能人活跃在田间街头。      

在“饮茶议事”中调解基层矛盾,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关心每一项“民生小事”、解决好每一次具体纠纷上。“依靠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事。”王士宏是临涣镇茶馆调解中心主任,有着30多年人民调解经验,“通过茶馆说事人民调解,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培养了基层群众的民主习惯。”在“和事能人”的调解下,一壶茶的工夫可避免一场官司,几块钱的成本就能化解邻里纠纷。近年来,临涣镇各类茶馆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156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    

搭建“办公晨摊”  打造履职新“阵地”

每周二在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街道周庄社区的朝阳菜市场旁,“办公晨摊”都会如约摆起来。这个特别的“摊点”,不卖早点不卖菜,“卖”的是政策宣传、业务指导、便民服务……      

今年以来,相山区东山街道人大工委始终坚持聚焦服务群众根本点、找准基层治理着力点,积极组织该街道的各级人大代表来到摊点前联系、服务选民,对群众诉求实行“马路上办、马上就办”,把优质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将“办公晨摊”打造成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根据地”。

事前“走问谈”,旁征博采群众需求。东山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建立“走问谈”工作法,组织人大代表来到“办公晨摊”或入户收集群众服务需求,同时发放服务联心、发送电子问卷,为精准服务居民打下坚实基础。“周庄社区的住户多是拆迁居民,社区服务阵地小,还有很多居民反映没时间去社区办事、办事不方便,考虑到菜市场人流量比较大,群众们都喜欢在这里集聚‘拉呱’,所以我们把‘办公晨摊’设在菜市场旁边,也是充分考虑到方便居民。”东山街道人大工委负责同志表示。             

事中“纾答记”,发挥专长答疑解困。每周的“办公晨摊”上总是挤满了业务咨询或反映问题的群众。代表们持证上岗,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群众纾难解困。同时设立意见收集专岗,对不能当场答复的问题逐一登记。今年以来,“办公晨摊”已先后开展测量血压、提供公平秤等便民服务10余项,答复群众关于民政、社保等业务咨询30余项,登记上报养老服务再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再提升等群众意见建议61条、办结56条。      

事后“调交督”,群策群力多方联动。对“办公晨摊”收集到的重难点问题,代表们会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按规定及时交办督办,多方协调确定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及时向群众反馈问题处理结果,并开展填写一张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询问一个后续服务需求、征求一条工作意见建议“三个一”活动,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杜绝“烂尾式”服务,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   

代表履职“接地气” “板凳会”上惠民生

今年以来,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人大着力践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辖区内的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通过召开“板凳会”形式,进一步密切辖区内的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活动形式接地气。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人大代表与选民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敞开心扉,你一言,我一语,一场热闹的“板凳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以前都是村干部开会,会后把政策传达给我们。现在的‘板凳会’,大家坐在一起,聊身边事,谈惠民政策,有问题摊开说,有难事一块商量,不仅办事的效率高了,也加深了我们和干部之间的感情。” 626日,杜集区石台镇白顶山村选民王晓华高兴地说。

联系选民零距离。“如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参会村民围绕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营商环境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畅所欲言,代表们面对面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呼声,既掌握了民情民意,也拉近了和选民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化解矛盾暖民心。“俺庄进村路太窄,影响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希望领导研究给予解决”“现在正是防汛的关键时期,有的沟渠没有清障,影响排洪排涝”……“板凳会”上现场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内容具体、细致、翔实,真正反映了群众的呼声。参会代表认真聆听、认真记录,现场从政策、工作实际等角度答疑解惑,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纳入整改清单限期办理。     

通过“板凳会”,人大代表与选民谈问题、理思路、想办法, 本着选民说事、干部理事、多方议事、部门办事,不仅化解了矛盾,而且及时向党委、政府传递了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让一件件闹心事变成了暖心事。      

“一户一块田”改革 破解民主自治“密码”

“一户一块田”,是指农民经营的土地总面积不变,把闲散分散的土地集中在一起,小地块换大地块。2020年,濉溪县五沟镇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在调研农业现代化工作时发现,农民经营土地分散,存在着机械化操作成本高、易发生边界纠纷等不便,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为解决这些问题,镇人大结合代表意见提出了实行“一户一块田”的建议,经镇党委研究后在全镇范围内实施。       

一开始,村民同意“改革”的声音并不响亮,很多以前在分地时多占或后期通过开荒土地面积增加的农户都提出反对意见。面对这种情况,五沟镇党委书记王培刚指出,这是一件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就要充分发挥党员、人大代表以及村民委员会的作用,让“村民的事村民自己解决”。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努力下,界沟村十字盘庄村民率先响应并实施“一户一块田”政策。针对不同意的村民,党员、人大代表、乡贤上门积极走访、宣传、引导,既分析经济效益又解说社会效益。村民们对土地整体流转的优势有了全新的认识,自觉舍弃眼前“小家”利益、顾全“大家”发展大局。       

土地整合后,仅界沟村就多出了近80亩土地。看到效益后,庙前村积极推进“一户一块田”。村民积极响应,在土地整体流转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中化农业现代公司签订协议,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600/年提高到1000/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此外,庙前村还利用整合多出土地建立了厂房,为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户一块田”基层民主自治的有益探索,不仅有政治意义,还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濉溪县四铺、韩村、百善等镇纷纷借鉴推行这一做法。在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户一块田”作为代表建议被审查通过,正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      

实践证明,人民参与民主实践越广泛、意愿表达越充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就越真实、越有力量。淮北市各镇、街道人大以基层人大的生动实践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书写了镇、街道人大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美篇章。(文/淮仁研)

您是本站第14596422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