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大会文件详情

建议摘报之四

信息来源:安徽人大网       被阅览数:9134次  发布日期:2020-01-15

 

关于加强整治商业经营对居民

小区污染的建议

(第164号)

合肥代表团王秀丽代表提出,城市商业经营种类繁多、分布密集,商业区又往往与居民小区毗邻,加之有些商户经营时任意产生和排放各种污染,如油烟、噪音、强灯光等,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建议:1.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污染防治工作;2.政府相关部门如城管、环保、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居民小区污染问题的整治;3.对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渎职和徇私舞弊予以行政和刑事处罚;4.实施信息公开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对于污染投诉,有回应、有措施、有结果。

  

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建设进度

提高质量管理的建议

(第165号)

合肥代表团王秀丽代表提出,很多城市都存在道路数量不足、宽度不够、路面破损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道路的增建、扩建、改建、修缮等,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建议:1.对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进行充分论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建设项目和流程;2.严格施工进度管理,施工开始前应公布施工计划和作业完成时间,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原则上不允许拖延工期。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及时查处解决拖拉、扯皮、烂尾等工程问题;3.严把施工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4.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关于加强基层文化系统

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第167号)

阜阳代表团王同盈代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基层文化系统人才是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建议:1.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格局;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3.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关于开展职业教育长学制试点的建议

(第168号)

合肥代表团李长娟代表提出,随着合肥市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国际创新之都的目标设定,普通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合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议:1.借鉴江苏、上海等地经验,省级层面出台政策打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渠道;2.在系统总结先发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广“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开展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成果;3.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直至专业硕士、博士的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校际间学分转换平台,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通过转移学分方式升入本科院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

 

关于设置我省夫妻共同育儿假的建议

(169)

合肥代表团李长娟代表提出,应当推广“夫妻共同育儿假”这一制度。建议:1.将“夫妻共同育儿假”写入法规中,避免好福利、好制度沦为“画饼”;2.给予企业奖励性政策,在照顾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多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3.宣传好“夫妻共同育儿假”的意义。

 

关于解决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的建议

(170)

  阜阳代表团王同盈代表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源头管控,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但目前公安、税务、市场监管等垂直系统仍未对接完成。建议:1.从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大省直垂直系统和安徽政务服务网的对接力度,破除数据壁垒,推进“一网通办”;2.压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充分运用“数字江淮”云平台集约建设部署,对未按要求进行数据共享的业务系统,不再批准建设,不予经费保障,自上而下、上下联动,推动各层级系统对接。

 

关于提高我省科普能力建设水平的建议

(第171号)

合肥代表团李长娟代表提出,我省科普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尤其在科普经费、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作品传播等方面,科学教育环境和科普活动差距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1.开展科普能力评估研究;2.研究制定科普激励政策;3.举全省之力办好芜湖科博会。

 

 

关于成立安徽省投资促进专门机构的建议

(第173号)

合肥代表团沈锦霞代表提出,浙江、广东、上海、北京、重庆等均有承担投资促进职能的机构,而我省招商引资中的外资工作由省商务厅外资处负责,内资工作由省发改委负责,至今没有专门的投资促进机构来统筹、协调、管理全省的招商引资工作。建议:成立安徽省投资促进专门机构,统领全省招商工作,完善投资促进的顶层设计,实现投资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174号)

合肥代表团沈锦霞代表提出,传统的老年福利保障制度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老年群体生活的需求,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建议:1.把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3.依靠政府进行强有力的行政推动。

  

关于公立医院医生定期到贫困地区(村)

卫生室坐诊的建议

(第175号)

蚌埠代表团童俊杰代表提出,健康扶贫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议:1.市、县医院重点科室业务对口帮扶贫困村卫生室,开展年轻骨干医生定期到贫困村坐诊服务,全科医生培训向贫困村卫生室医生倾斜;2.公立医院新录用的医护实习生在考核中增加到贫困村卫生室服务不低于三个月或半年时间的内容;3.加强农村医生紧急救护技能的培训,为突发病人送医争取救护时间;4.加大“智医助理”在农村卫生室的投放力度。

 

关于加强基层教育建设的建议

(第176号)

合肥代表团翟俊代表提出,学龄前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专业的幼儿教师。小学、初中阶段教师普遍老龄化,年轻教师流动性大。建议:1.实行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结对帮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2.加强乡镇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3.考入乡镇学校的年轻教师3-5年内需留在本校任教,保持师资稳定;4.制定相应的制度,对考入城市学校教学的教师,留在乡镇支教1-2年,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乡镇支教。

 

 

关于加强乡镇医疗机构发展的建议

(第178号)

合肥代表团翟俊代表提出,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受到药品制度、安全风险、人才因素等制约。建议:1.医保部门适度打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用药限制,使患者更多留在基层;2.设立基层医疗机构风险资金,解决乡镇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安心收治患者;3.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人才与病人的双向流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留住、吸引人才;4.实现县乡药品采购同一个平台、同一个基药目录、同等比例。

 

关于加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

(179)

合肥代表团张立野代表提出,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城市相比,不论是政策力度和精准度,还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建议:1.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市初审推荐会明确为由科技部门牵头推荐,省税务部门取消对市税务局高新技术企业推荐考核按淘汰企业数扣分的规定;3.建立全链条培育梯次数据库;4.健全联合培育机制;5.实施加速成长行动;6.强化培育和引导服务;7.建立健全专业化队伍。

 

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建议

(第180号)

合肥代表团朱红英代表提出,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有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省青少年事务人才严重缺乏,社会工作职业认知度不高,社工群体保障机制不健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建议:1.提高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2.构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激励保障机制;3.落实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支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4.成立相关行业协会;5.各部门协同联动。

 

关于大力推动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建议

(第181号)

芜湖代表团袁发林代表提出,芜湖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快江北产业集中区建设,着力促进跨江联动、融合发展。目前,江北产业集中区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了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省级层面关注。建议:1.举全省之力推动芜湖市拥江发展;2.加大对拥江发展融资支持力度;3.加快产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向江北地区布局。

 

关于将芜湖市建设成皖南区域医疗

中心城市的建议

(第182号)

芜湖代表团林丙来代表提出,围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芜湖市拟在疑难重大疾病诊治、人才培养、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布局与建设,需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建议:1. 给予卫生健康重点建设项目支持和倾斜;2.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3.进一步支持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4.加大医疗基础建设倾斜力度。

 

关于禁止18岁以下中小学生在校园内

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

(第183号)

马鞍山代表团陶福菊代表提出,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占用大量学习时间,易受到部分网站涉黄、暴力等不良信息影响,造成学生抗拒社交、自我封闭,损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等。建议:出台相关的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严格规范和控制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关于发展瓜菜集约化育苗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第184号)

淮南代表团张雯代表提出,蔬菜种苗良种化、育苗工厂化、供苗商品化、种苗标准化是当今世界蔬菜育苗产业的发展方向。建议:1.加快从事育苗技术研究人才培养;2.加强种子种苗行业建设,搭建产业服务平台;3.加强育苗基础建设,防范育苗风险,降低种子种苗成本,实现节支增收;4.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省种子种苗产业健康发展。

 

关于尽快落实国家谈判药进药店的建议

(第185号)

淮南代表团张雯代表提出,打通医院和药店供应双渠道,定点零售药店方便患者购药,但我省部分地市医疗保障局只定点了几家三级医院药房作为抗癌药定点药房,零售药店没有定点。建议:省级层面尽快督促有关地市医疗保障局落实谈判药医院和药店供应“双通道”,切实保障降价抗癌药让老百姓买得到、用得上、可报销。

  

关于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中解决车辆避让救护车消防车问题的建议

(第186号)

芜湖代表团黄宁代表提出,不给救护车、消防车让路会危及生命、损失财产。建议:1.城市建设和道路改造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救护车、消防车避让设置专门的生命通道;2.加大对不避让者或者占用生命通道者的惩处力度,处以扣分、拘留等处罚;3.建立驾驶员避让救护车、消防车规则。

 

关于抓住脱贫攻坚关键

巩固脱贫成果的建议

(第187号)

宿州代表团葛萌萌代表提出,安徽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但是脱贫攻坚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1.加强基本保障,重点做好后续产业发展、就业扶持、社区融入、规范管理等工作,切实提高搬迁质量和脱贫成效;2.加强整改“回头看”;3.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应急帮扶机制;4.加强分类扶持、精准扶贫。

  

关于慢性病患者能够在零售药店定点

购买药品的建议

(第188号)

淮南代表团张雯代表提出,我省部分城市如蚌埠、马鞍山、太湖、宿松试点慢性病用药定点药店,这是一项全面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实现慢性病患者用药、购药的便民、利民和惠民的好政策。建议: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督促有关各市设立定点零售药店,出售慢性病用药。

 

关于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的建议

(第189号)

淮南代表团张雯代表提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激活农村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建议:1.关注农村电商发展,进一步重点扶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2.注重人才培养,充实农村各类电商人才;3.以培育产业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关于推动农业互联网+新型网红

经济营销模式发展的建议

(第190号)

淮南代表团张雯代表提出,网红经济与农业相结合发展可以助推安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建议:1.加强对新型农业带头人的培养;2.增强农民网络销售意识,构建良好的网络坏境;3.规范“短视频+网红”农产品营销;4.为短视频网站以及社交工具提供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探索农村用户作品创作、精准培育“农业网红”的激励机制。

 

关于优化农民工返乡政策的建议

(第191号)

宿州代表团孙秀艳代表提出,近年来,乡镇企业在面临招工难同时,稳定员工难问题也十分突出。建议:1.优化农民工返乡服务政策,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缓解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2.完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社会保险制度;3.执行休假制度;4.推动落实同工同酬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5.建立完善工会集体协商机制,落实农民工权益维护制度。

  

关于解决中小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第192号)

亳州代表团张大艳代表提出,目前中小城市的停车问题较为突出。建议:1.规划小区门口及公共区域的临时停车区域;2.对新建商圈、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停车位规划,对旧城区改造已经拆迁的老旧单位因地制宜建设“立体车库”,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数量;3.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夜间、周末及节假日有偿开放,分流社会车辆,缓解停车压力;4.除公共交通建设外,加强共享交通建设,普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5.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市民多乘公共交通出行,树立绿色出行观念。

  

关于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维护的建议

(第193号)

宿州代表团王平信等2名代表指出,以前建设的灌溉井大多数没有配套供电设施或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供电;部分灌溉井出水量不够,导致小麦田块不能正常播种或播种后不能正常出苗,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效益。建议:1.对目前灌溉井使用和损毁情况进行摸底统计,了解能否满足农田灌溉需求;2.加大水利维修资金投入;3.责任到人,专人负责,设立“井长制”,对灌溉井进行长期监管和维护,并纳入政府考核。

 

关于加强高校与企业人才共享的建议

(第194号)

芜湖代表团吴之传代表提出,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实力吸引人才,但在人才的引进过程中,合肥以外的非省会城市,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处于地域劣势,要充分发挥高校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议:1.建立企业与高校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和共享机制;2.增加高校产业教授的编制。

 

 

关于拓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融资渠道的建议

(196)

芜湖代表团李晋代表提出,发展现代农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而现有融资渠道不宽,各种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议:1.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现代农业设施可以抵押融资;2.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允许流转的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3.推行农产品质押贷款;4.鼓励和支持省农业担保集团等涉农担保企业不断拓宽业务,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担保力度。

 

关于将特殊教育纳入

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197)

 芜湖代表团袁玉翠代表提出,《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近期工作要点(2019-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长三角教育将率先在高教、基教、职教、师资、教育规划等若干领域进一步加强协同,实现重点突破。建议:将特殊教育的发展纳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之中,提升我省特殊教育的水平,依据江苏、上海的高校特殊教育资源,和先进校区建立联合教研、交流机制,建设校长、教师培训平台等。

 

 

关于尽快推行特殊教育资格证书的建议

(第198号)

芜湖代表团袁玉翠代表提出,近年来,国家多次印发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性的管理,指导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2019年《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均作出要求,2020年教育部明确指出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添加“特殊教育”。建议:1.尽快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增加“特殊教育”类别;2.出台《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条例》,使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建设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关于提升中医药服务健康业

教育体系水平的建议

(第199号)

芜湖代表团唐晓伟代表提出,目前,我省拥有中医药类本、专科学校各1所,还有一些涉及中医药服务健康教育的高职院校,为我省中医药服务健康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是,我省的中医药服务健康教育水平还比较低,不能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建议:1.将我省专科层次的中医药类学校优先归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将中医学专业群教育由三年制(专科)提升为五年制(本科)。

 

关于化解县级地方政府

隐性债务风险的建议

(第200号)

安庆代表团余学峰代表提出,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目前债务风险防范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1.省政府出台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的指导性意见,建立激励机制;2.对贷款主体级别较低(AA-及以下)的县、市融资平台开展债务置换试点。

 

关于确保高职院校“社会扩招生”

教学质量的建议

(第201号)

芜湖代表团唐晓伟代表提出,目前,我省各高职院校均按照要求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招,第一批学生已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由于社招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高招生差距较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等原因,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建议:1.落实校企互聘兼职教师政策,打通人事管理壁垒;2.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统一社招生和高招生的学业水平要求;3.出台政策,缓解社招生的“工学矛盾”。

 

关于加快推进皖北旅游文化发展的建议

(第202号)

亳州代表团任斌代表提出,我省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一直以来,皖南自然景观的旅游文化发展成效显著,但皖北的旅游文化发展却呈现出“起步早,见效慢”的局面。建议:1.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以亳州市为中心的皖北旅游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2.加强旅游创建;3.加大资金投入;4.引智借力发展;5.完善出台相关政策。

 

关于增设老城区停车位的建议

(第203号)

亳州代表团朱晓丽代表建议:在老城区的商业聚集区、居民聚集区及部分公共场所附近新增一些停车位,有条件的,适当增设停车场,实在无法增添停车位和停车场的地段,设立辅助指示标牌,标明附近停车地点,以疏散车辆,减轻交通拥堵。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暨

人防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议

(第204号)

淮南代表团刘雨薇代表提出,人民防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空间发展与土地资源供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议:1.在新型城镇化中统筹推进人民防空建设,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地下资源潜力,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空间;2.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划条件中提出地下空间暨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关于兑现危房改造省级补助资金的建议

(第205号)

亳州代表团武雪松代表提出,亳州市县区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将2017-2019年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大部分提前到2017年实施,在2019年省与县结算有关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时,扣减了提前实施项目应补助部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鞭打快牛的不公平后果。建议: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当的原则,对上述危房改造项目省与县区结算所扣减的资金,在2020年省级预算安排中予以弥补。

 

关于加强法官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06)

淮南代表团刘雨薇代表提出, 近年来,随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法院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但是调研中发现法官人才队伍流失严重。建议:1.落实审判辅助人员配备要求;2.建立案件动态调配机制;3.树立履职保障的关爱激励导向;4.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性的追责负面清单;5.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6.加强司法能力培训;7.加大科技支撑的力度。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