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媒体聚焦详情

人大代表献“锦囊妙计”如何传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接棒”?

信息来源:安徽人大网       被阅览数:5754次  发布日期:2021-01-29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


  “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打造百亿级产值龙头企业、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


  ……


  记者梳理发现,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乡村振兴”被频频提及。尤其是提出的“2021年要制定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这一重点工作,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就实现这一历史性转移,省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江玉付:调动脱贫后的群众保护“胜利果实”




  “脱贫攻坚工作远没有结束。在向深度贫困发力的同时,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格外重要。为了使广大群众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要切实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实现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长久脱贫。” 省人大代表、五郢村党支部书记江玉付表示,帮助脱贫后的群众巩固脱贫成果,多管齐下防止返贫,是当前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江玉付认为:“巩固脱贫成果还要在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上做大文章。只有村自身拥有造血能力,才能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此外,五郢村还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帮助因病因灾返贫的群众。”


  此外,要注意调动脱贫后的群众保护“胜利果实”,持续提升其发展生产、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本领能力,激发其积极向上的内在勇气,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巩固脱贫成果。


  省人大代表童俊杰:建立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要求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体系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重要途径,最终由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带动来实现这些关键之举。


  省人大代表童俊杰认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经济组织,虽有别于较大规模投资形成的龙头企业,对投资、经济增长指标的贡献率较小,但也丰富了市场的繁荣,起始于农业、成功于农业,可能也会失败于农业。


  在调研中,童俊杰发现,农村致富带头人创办的经济组织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业项目类型单一,科技含量、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致富带头人合作、产业分工不明显,品牌意识和共赢思维有待提高;对其创业项目评估体系不够全面,群众对其信任度有待提高等。


  对此,童俊杰建议,加强培育致富带头人,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致富带头人和村级产业项目缺位、项目带贫益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乡村振兴储备力量。


  同时,童俊杰还建议,根据个体条件,量身制定“一人一方案”的培养计划,将学习和实用结合、数量和质量并重、带动和引领同步。拓展组织、人社、农业、市场、税务、工会等部门,形成农村致富带头人长效跟踪反馈机制,帮助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及时提供农业科技、农技信息、社会保险、农业保险、融资保障等指导服务;拓展农村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干部队伍的渠道,设立专门的农村致富发展岗位,将引领发展的村“两委”干部从繁杂琐事中解放出来,为其撑腰鼓劲,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项目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经济奖励和精神鼓励。


  省人大代表杨长岭: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省人大代表、木一钓鱼小镇董事长杨长岭认为,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仍存在几大难点和短板。


  首先是农民增收难。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净收入之外的国家财政或第二、第三产业支撑。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绝对水平依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其次,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薄弱环节。此外,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任务艰巨。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令人堪忧。各类人才短缺现象也存在。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杨长岭认为,破解上述难题,亟待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前提,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要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中安在线记者史睿雯 汪乔 苏艺)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