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淮南>内容详情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以高质量法治供给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来源:淮南市人大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5-07-25  
【字号:

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实践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运用科学立法规范基层治理、全民普法引导基层治理、法律监督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以高质量法治供给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实践导向,以科学立法保障基层治理方向淮南市人大常委会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重点,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人民群众身边的痛点、堵点问题为立,用法治手段解决基层治理难题,以科学立法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把准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立法全过程,始终正确把握立法的政治方向,做到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立法工作就跟进哪里,推动基层治理有力有序。根据市委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制定养犬管理条例;根据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要求,制定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围绕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并制定实施。二是坚持开门立法,广泛汇聚民智。拓宽立法参与渠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修改完善《淮南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优化调整完善以乡镇街道为主体,高等院校、企业为补充的多层次基层立法联系点,聘请立法咨询专家,搭立法民意直通,推动立法等米下变成群点菜上。拓宽立法公开渠道。把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立法听证会、立法调研座谈会等,收集基层意见建议,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三是坚持群众需求,增强治理实效。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市域治理急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地方性法规。注为先,着眼于构建宜业宜商的法治环境,强化立法保障,修改完善优化投资环境条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持续优化升级全市营商环境;注为本,出台养犬管理条例、停车场建设管理条例等,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注为要,及时出台舜耕山风景区管理条例、寿州古城保护条例、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让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坚持目标导向,以全民普法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普法工作与基层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增强群众法纪观念提升维权意识。一是注重增强普法实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扎实推普法有效实施,监督落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的普法责任制。抓实抓细开宪法宣传江淮普法活动,创豆娃说普法品牌,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列入五年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计划,确保立法、司法、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同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抓住领导干部这关键少,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让普法守法成为每一名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法律进乡村(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乡法律明白等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完善媒体公益宣传机制,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进行宣传,突出实效性、经常性、针对性,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区分不同群体,常态化开展精准普法工作,增强法规普法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是注重培育法治文化,营造浓厚法治氛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立法意识形态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重点领域的法规进行备案审查,对于生效的法规进行定期系统清理,并依照相应法定程序及时修改或废止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法规的价值导向。三是注重创新法治品牌,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枫桥经,积极谋划探索采用专题询问、人大信访等形式,对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有针对性地推一站地方特色解纷体系建设,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等有效方式,实现社会矛盾纠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推进人大信访工作法治化,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问题导向,以法律监督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淮南市人大常委会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健全人大一府一委两监督制度,全链条增强人大监督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推动监督向基层延伸,以人大监督实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强化执法检查,广纳基层治理之策。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做好执法检查计划、精准确定执法检查内容、严格执法检查程序、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执法检查实效,严格执行执法检查问题清单制度,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发法律巡监督利剑作用,检查《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淮南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充分运执法检查报 问题清单督促整机制,提出工作建议,督促民生实事项目有序有力推进,把全过程、跟踪式监督贯穿民生实事项目始终,以办好民生实事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二是强化司法监督,增强基层治理之效。围绕助力平安建设,组织开展全市法院民事、行政类案件质量评查,听取和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市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等调研,着力推进公正司法。三是强化备案审查,夯实基层治理之力。认真贯彻落实立法法、监督法、《安徽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完善听取审议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报告机制,举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讲座,加大对县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指导,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主动依法审查纠错与上位法不一致、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有效维护法治统一,使人大监督真长出牙齿,推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您是本站第16885652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