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淮南>内容详情

淮南人大:以法治力量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来源:淮南市人大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5-10-17  
【字号:

  “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民营(工业)企业5700户,其中规上企业910户。市本级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主体22家,2022年至2024年,年户均执法检查频次分别为1.64次、1.58次、1.61次......”今年6月30日,在淮南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市司法局局长吴玲娣受市政府委托,就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工作情况作专题报告,全面总结工作成效、剖析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向。这是今年淮南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开展精准监督的一次生动实践。

精准点穴选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长期以来,一些涉企行政检查乱象时有发生,有的涉企检查过多过频,有的涉企检查事项模糊、随意增减等,企业和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今年2月,在淮南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年度工作要点时,一致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纷纷建议将加强民营企业执法监督作为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很多民营企业来说,一些过于繁琐和频繁的执法检查,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真的很不容易。”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淮南文峰航天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利在审议时说。对此,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认真研究分析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立足淮南作为老工业城市的实际,与市司法局等部门充分沟通,经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同意,确定将听取审议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工作情况报告作为今年常委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议题。

“今年我们聚焦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从‘小切口’入手,着力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儒江表示。

深入一线察实情

今年4月底至5月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斌率队赴田家庵区、高新区、谢家集区、寿县新桥产业园等地走访调研,与12家工业企业负责人、一线管理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并详细询问企业接受行政检查的频次、程序、标准及执法人员的服务态度等,重点核查是否存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企业及行业协会意见建议。会议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会企业代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就行政检查频次、检查标准、执法程序等方面反映具体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市企联代表从行业角度分析当前行政检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建议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这次人大对涉民营企业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监督,选题很准、切中要害,可以说为我们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淮南景峰玻璃有限公司有关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激动地说。“执法的关键,在于从‘监管’转向‘服务’,提升执法温度。从目前看,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时有发生,与企业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此次监督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联合有关部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司法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把脉问诊开良方

在淮南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市政府关于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重点围绕涉民营(工业)企业行政检查工作,详细阐述了在执法体制改革、梳理检查事项、强化行政执法协作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果。同时,针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执法检查协同度不够、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与整改措施。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重点提出了三条审议意见:一是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涉企行政检查统筹协调机制,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科学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定期召开协调联席会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二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根据执法工作实际需求,优化执法人员结构,合理配备执法力量;系统开展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执法技能、案件办理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执法人员专业素养。三是大力推行柔性执法。严格规范“首违不罚”“轻微违法免罚”政策的具体内容和适用条件,制定柔性执法操作指南及清单,明确适用情形和认定标准,确保执法有据可依。

市政府认真研究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及时印发《全面推进“综合查一次”工作实施方案》,对2025年底全市推行“综合查一次”作出制度化安排,建立由市司法局牵头,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17个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市经开区大力推行“柔性执法”,明确食品标签瑕疵、轻微广告违规等10个事项适用首违不罚,对首次轻微违法企业送达《行政建议书》市生态环境局强化“非现场”执法,依托在线监测系统、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务实举措,体现出从“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政府职能之变,从“任性用权”到“走心服务”的干部作风之变。(陶磊)

 

 

您是本站第16885652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