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审议意见>内容详情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的意见

来源: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  编发:监督协调处   发布日期:2025-09-30  
【字号: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的意见

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认为,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指出,我省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统筹协调有待加强标准体系有待健全资金保障有待强化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建后管护有待增强等。常委会组成人员进一步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指示,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深入、有效、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针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排查,进一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专题研究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报告中反映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思路办法,综合施策,加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协同运作,按照规划统筹安排,打通数据壁垒,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二、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有序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实施办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实施办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等法规的制修进程,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法治支撑。摸清核准全省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底数和老化、毁损的高标准农田底数,加强对涉及农田相关政策的统筹。加快完善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操作指南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粮食产能提升量化评价标准等,进一步规范项目设计、工程预算、竣工验收、考核评价等工作流程,着力构建以“制度约束+标准规范”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操作规程和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三、进一步提升建设质效。完善建设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征求建设项目所在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农民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全面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大力提升抗灾能力、生产效率、生态可持续性、产业适配性,确保农田建设达到真正的高标准。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集中力量,建一片成一片,不做低标准基础上的重复浪费实施耕地质量水利保障提升工程,加强土壤酸化治理,加大有机肥替代,做好大中型灌渠与田河灌排系统的连接以及“当家塘”的保护工作,切实增强高标准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强化科技应用,推广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运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据可查、动态监测、精准管理。优化大别山区、皖南、丘陵山区等高标准农田改造的立项标准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示范区域范围并与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等相结合。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健全农田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分域分类提高亩均建设标准,及时落实配套资金投入责任。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使用机制,用好用足地方政府债券、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土地出让收入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完善利益联机制,有序引导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引入商业保险保障机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进一步抓好建后管护。健全完善权责明晰、制度健全、保障有力、考核严明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夯实管护基础,严格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强化跟踪问效。切实发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施工单位、专业监理、第三方检测和农民监督员“六位一体”监管队伍作用。新管护模式,积极探索建管护一体化新路径,发挥村级组织、承包经营者在农田管护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保障力度,设立专项管护资金,强化资金绩效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您是本站第16885652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