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合肥>内容详情

合肥市倾力打造国家立法“民意直通车”

来源:信息处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3-06-29  
【字号:

    2021年7月,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两年来,作为安徽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评价,荣获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

    完善制度机制系统构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格局

    强化阵地建设。打造“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阵地,去年10月,在全国率先建立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确定三河镇等9个单位作为首批实践点。去年3月将实践点拓展至36个。打造“地方立法研究中心”阵地建立全省首个市级地方立法研究中心,承担立法联系点日常工作。打造“市县乡三级信息收集点”阵地依托市直机关、高校院所人大代表工作站(代表之家),设立信息收集点700余个。

    强化队伍建设。在立法联系单位、信息收集点工作人员中择优选出固定信息员。从法律学者、知名律师、专业人士中择优选聘20名专家。从科技、知识产权等部门以及创新企业中精选10名专家,组成创新领域专家组组建城建环资、财经等4个专家组。依托33个市代表小组,组织500余名代表接待选民、开展调研收集意见。

    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年度计划从意见收集、调查研究、法治宣传等5个方面,提出措施。制定规则从收集建议、参与调研等9个方面明确工作任务,并抓好责任分解。制定信息员管理办法确定信息员5项职责,对优秀信息员给予表扬。制定工作流程建立学习研究、制定方案、记录台账等“六步工作法”,保证工作规范有序。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民意直通车”作用

    原汁原味征集意见。探索形成意见征集“四专工作法”(专项方案、专场座谈、专业建议、专项清单),针对任务,制定专项方案,邀请不同行业人员参与专项座谈,听取专家意见,形成专项建议清单,“原汁原味”整理上报。2021年以来,共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交办的31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完成19部法律草案意见征集,上报建议389条,采纳57条。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上报建议,《合肥市养老服务立法情况及建议》《合肥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调研报告》3篇文稿被刊登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简报。2022年6月,在全国人大社会委召开的养老服务立法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及相关专题调研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肯定。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积极推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瑶海“两广场一园区”(宪法主题广场、人大主题广场、民法典主题园)开园,很好地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坚持把联系点作为宣传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窗口,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活动,积极组织中央省、市媒体开展报道,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立法故事。

    积极拓展功能,持续推进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向地方立法深化拓展。紧扣改革发展稳定需要,依托立法联系点推进地方立法。如,在制定《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过程中,立足合肥创新资源优势,发挥立法联系点功能,收集意见建议306条,采纳其中67条。该条例作为安徽省首部科技创新地方性法规,为合肥科创名城建设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向监督工作深化拓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重要指示,连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每年听取巢湖治理情况工作报告。对市人大常委会河道管理条例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决定,通过执法检查、监督调研,持续推进实施,并充分发挥立法信息收集点作用,为找问题、提建议提供有力参考。《人民日报》对合肥人大常委会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有关做法作了专题报道。

    向代表工作深化拓展。去年以来,在全市1万余名人大代表中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组织代表围绕民生实事、法治建设等,访群众,提建议,共收集代表建议82931条,及时转交办理,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基层代表依托立法联系点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河镇立法信息收集点组织县、镇80余名大代表深入企业、村组,面对面倾听群众关于《合肥市公园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意见,反馈修改建议21条。

您是本站第12780560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